我们正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。 过去,什么都是“洋”的好,连月亮都是国外的圆。 如今,“土”已翻身逆袭,只要加上“土产”“农家”,价格和销量都蹭蹭蹭往上涨。 土鸡、土鸡蛋等因为没有这个剂那个素,许多人觉得吃起来口感更好、更健康,这无可厚非,然而却有人一味求“土”,连食用油也觉得是“土榨”的好。 真相到底如何? 有媒体曾发文,《土榨油闻着是真香,吃着也是真的毒》。专家也频频提醒,土榨油不建议直接食用。 全面认识土榨油 土榨油通常的标签是“新鲜、纯正、纯天然”,因为传承了老一辈的压榨手艺,的确在味道上更加醇香,价格也更加低廉,但是它的背后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安全隐患和致命危害! 首先,土榨油的环境卫生通常不过关。很多小作坊为了节约成本,榨油工具使用后并没有按时清洗、消毒、灭菌。 其次,制作过程的可视性不代表着土榨油的合格性。无生产厂家、合格证、生产日期、QS标识……土榨油欠缺安全保障。(三无产品,如果拿去检测不仅很难达到国标要求,质量也无法控制,更重要的是出了问题无法溯源、不好追责。) 此外,土榨油顶多只能算是毛油,也就是粗糙的、不纯净的、含有很多杂质和安全隐患的初级油,过滤不彻底甚至不过滤。 按照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规定: 毛油(未经精炼的植物原油)一般不能直接食用,只能作为成品油原料。 土榨油和精炼油的区别 土榨油和精炼油有哪些区别?以土榨茶油和精炼茶油为例。 原料: “土茶油”的原料主要是人工自采、自然晾晒和农户自家储存,因为储存条件较差,容易造成霉变。使用霉变原料榨取出来的食用油,极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。 “精炼茶油”采取产业化生产,对茶油果原料的筛选和储存要求十分严格,原料入库后,需派专人控制仓库的温度、湿度及卫生情况,确保油茶果的质量。 工艺: “土茶油”常规的制作工艺是,先将洗净的油茶籽粉碎、热蒸,再用稻草裹成饼状来压榨,在做油茶饼的过程中,为了让油茶饼更紧,提高出油率,有时甚至“手脚并用”,这种榨油方法是极不科学的。并且土法压榨和后续处理时,对卫生把关不严将会造成产品过氧化值、酸价偏高、霉菌毒素污染等质量安全风险。 采用现代化冷榨设备生产出的“冷榨茶油”色泽较浅,纯度较高,只需要采取简单的物理措施就可以达到压榨一级油的标准。其最大的好处是几乎全部保留了茶油原有的活性成分,可以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其营养保健价值。 品质: “土茶油”色泽一般较深,具有浓重的“青味”,并且透明度比较差,含有机械杂质、磷脂、皂素、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以及水分,另外还含有游离脂肪酸、醛、酮、蜡质等一些低分子的物质,这些物质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微生物的生产繁殖,而且容易引起油脂酸败变质。 采用冷榨法制取的“精炼茶油”,经过脱胶、脱色、脱臭等工序严格处理,生产出来的茶油色浅、澄清、透明、清香,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,品质要远远高于“土茶油”。 烟点: “土茶油”由于精炼时间、程度不够,食用油中的游离脂肪酸、维生素E、卵磷脂等物质过多,会导致烟点低,在烹调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烟雾,这些烟雾不仅刺激人的呼吸系统,引发一些呼吸道疾病,而且烟雾中含有某些致癌物质。 “精炼茶油”烟点可达220°C以上,高温煎炒时极少产生油烟雾凝聚,不会产生呛人的油烟,也不会使油烟凝聚粘附在厨房的墙壁上。 安全: 土法压榨采取的热榨法,其温度能达到120℃左右。在榨制茶油的过程中,会对其中的营养造成破坏。而且,有些土榨作坊为了增加产量,过度蒸炒原料,会造成致癌物苯并芘严重超标。 通过先进的压制技术处理的原油,再经过除杂、脱酸、脱臭、脱脂等一系列严格复杂的精炼程序所生产出来的茶油方可称之为“精炼茶油”,精炼后的茶油品质更好,保存了茶油本身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微量元素,食用更安全。 总的看来,无论作坊产的土榨油还是家庭自制油,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安全隐患。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,却反而想从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回归到原始的作坊式生产,这实在不是值得弘扬的科学食用油习惯。 |